2014年京津冀新能源论坛在华苑工业区举行。从本次论坛上了解到,风电目前已凌驾核电成为我国第三大电源,以风电、光伏为代表的海内新能源行颐魅正走出低谷。在与会嘉宾看来,从海内外经验上看,政策支持是新能源行业生长的要害动力之一。下一步,围绕行业的薄弱环节,政府应当出台更具针对性、操作性的政策,指引行业向更为健康的偏向生长。
风电成我国第三大电源
新能源行业似乎已走出最困难的时期。昨日从论坛上获悉,到2013年底,全国累计并网风电装机容量达7800万千瓦,风电进入稳步增恒久,年新增装机容量1534万千瓦。
近年来,受电网消纳影响,风电利用小时数不绝降低,2012年全国平均利用小时数仅1890小时。但在2013年,这一情况也有所好转,开端测算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凌驾2000小时。值得注意的是,随着全国风电发电量快速增长,2013年,风电发电量抵达1400亿千瓦时,凌驾核电成为我国第三大电源。与此同时,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,光伏发电进入爆发增长阶段,2013年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抵达1500万千瓦,其中光伏电站装机抵达1000万千瓦,相比2012年同期增长130%。
革新立异破解沉疴
虽然,行颐魅正在朝着向好偏向生长,但问题也仍然禁止忽视。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可再生能源生长中心主任任东明指出,电力系统消纳风电的能力仍有较大的潜力可挖,漫衍式风电、海上风电的开发进程仍然相对缓慢,生长潜力没有获得释放。同时,光伏发电的本钱仍然相对较高,西部大型太阳能发电基地也面临弃光限电挑战,漫衍式光伏发电的支持机制、商业模式、治理体系仍不完善。
在业内专家看来,行业的短板除了业界自身的问题,也与政策缺乏执行刚性、计划出台滞后且与相关计划协调性缺乏、赔偿资金缺乏经常困扰工业的生长等相关。
“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、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“双控”、落实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、深化能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革新”,在专家看来这将是我国未来能源政策的基本取向。
“关于保存的普遍问题,我们认为源于制度上的障碍,需要在中央条理上解决具体行动是推动体制革新、制度立异、机制设计。关于地方遇到的特殊问题则由地方自行解决。”任东明指出,以漫衍式光伏为例,关于自发自用,要让市场决定,让装置用户自己选择,自用和上网是洞开的,应减少政府干预。目前自发自用在个人用户中没有市场,今后,可以考虑像美国一样,给予个人居民用户一定的投资补贴等。
而在另一些嘉宾看来,国家应该尽快出台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能源供应包管计划。河北工业大学教授王华君体现,京津冀新能源工业应该放在一个棋局之中考虑,各自发挥优势,实现互补,以区域协力推动行业生长。
(来源: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)